醫者仁心。
生活中,每個人、每個家庭都離不開醫生。
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特殊時期,他們負重前行、馳援抗疫前線,成為最美逆行者。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傳遞著正能量。
他們的美德,都值得弘揚。
他們就是——泉州好醫生!
閩南網7月22日訊(閩南網記者尤燕姿)當病人躺在ICU的病房里,感覺自己的生命就要走到盡頭,他們孤獨、害怕、絕望,在這個時候,有一位醫生常常用笑容來安慰他們,用言語鼓勵他們,讓病人重拾生的信心與希望。
這個醫生就是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孫旭日,就如他的名字,像初升的太陽給病人帶去生的希望!
人物名片
孫旭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癥醫學科黨支部書記、副主任、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擅長危重病的綜合救治、多器官功能障礙的監測與支持、慢重癥的肺康復等。2020年獲評福建省“最美醫師”榮譽稱號。
打小崇拜醫生,醫生能幫很多人
小時候出生在泉州晉江東石,村里一位赫赫有名的醫生,原本也是福醫二院的老中醫,他每到周末回家時,家門口總是門庭若市,遠近村莊的人都聞訊趕來找他看病。每次經過那條街,看著他家門口的求醫人,孫旭日的心中就萌生起一股莫名的崇拜之情。“當醫生可以幫助到很多人,也不知道當醫生的夢想,是不是從那時候開始的。”孫旭日說,自己的家人也找這位老中醫看病,他給病人把脈聽診,溫和謙遜的態度,令他至今難忘。
初中畢業后,他本想去讀衛校,但是父親卻阻止了他,建議他上高中報考醫科大學。高考后的孫旭日,如愿考上了福建醫科大學,畢業后,他以優異的成績留在了省屬醫院工作。
剛到福醫二院時還沒有重癥醫學科,比如各個科室的醫生會管理自己的重病號,最多就是設一個重癥監護室。
孫旭日回想起自己在規培期間,到ICU值班時的場景。他說,當時看到病人喘得厲害,自己非常害怕,“那個場景很嚇人,好在經驗豐富的護士鎮定地為患者插管、吸痰,進行了緊急地處理”。自那個時候起,孫旭日就深感ICU醫生的職責重大,一個生命交到你的手里,你必須要全力以赴去對待,不容一絲馬虎和差錯。
規培三年后,孫旭日又考了肝膽外科的研究生,在外科一待就是七年。
用微笑和關心,幫助病人重拾生的希望
孫旭日援疆時下鄉義診
在孫旭日看來,重癥醫學科更像一個綜合學科,他們與??漆t生一同探討病人的診療方案,評估治療的手段等,在共同的配合下,把病人從死神手中搶回來。
重癥醫學科憑借的不單單是醫技。孫旭日說,這里的很多病人,其實內心是恐懼和絕望的,他們更需要的是關愛。他常常在病房里值班時,哪怕再忙,看到醒著的病人,也會停下來跟病人笑一下,打個招呼。“他們知道你在關注他,關心他,哪怕是一個很小的舉動,都可以幫助他們重拾信心。”
七八年前,有一位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的病人,手術后轉來ICU,家屬怕他擔心,瞞著他的病情,病人醒來后發現自己在ICU,情緒非常激動,只要醫生護士靠近他,他就在床上翻滾,拒絕配合治療。
孫旭日說,病人因出血過多導致失血性休克,血小板很低,如果不及時救治,生命會受到威脅。他趕緊跟家屬進行了溝通,得知病人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他又返回病房,在病人情緒穩定的時候,獨自一人靠近他,先是跟他聊了一些家里人的情況,比如孩子做什么工作,家里還有哪些人等。隨后,他慢慢地跟病人解釋病情,沒想到,病人聽完竟哈哈大笑起來,原來,病人以為自己得了絕癥治不好,才被送到ICU的,他說原本想都要死了也不想治療了。
遇到這類病人,孫旭日也常常反思,醫生除了治病救人,對病人還疏忽了什么?他們躺在ICU的病房里,每天看著天花板一定會胡思亂想的,他們會擔心害怕自己的病情,對自己失去信心,一旦信心垮了,身體也扛不住。所以,在ICU病房里,孫旭日更注重病人的感受,哪怕是一句安慰鼓勵的話,都會讓他們的病好一半。
援疆回來后,又馬上參加援鄂抗疫
孫旭日在武漢抗疫時照顧病人
從醫20年,孫旭日認為只有不斷磨煉自己,才能收獲更多。2017年2月,他參加福建省第七批援疆醫療隊,來到新疆昌吉州,援疆時間長達一年半,日子很艱辛,但最難的還是放不下對家人的牽掛。
在昌吉州中醫醫院,孫旭日“傳幫帶”,將福醫二院ICU前沿的醫術和管理病人的理念教給當地的醫生,同時也為許多藏民病人解除了病痛。
當援疆回來后不久,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由于自己2014年參加過禽流感防控,在疫情防控治療方面具備一定的知識,對于搶救重癥和危重癥患者,孫旭日也累足了經驗。他再次寫下“請戰書”,出征武漢。當時兒子問了他一句,“爸爸,你又要走了嗎?”
努力無極限。2020年,孫旭日獲評福建省“最美醫師”榮譽稱號。(受訪者供圖)